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

大豆扮牛扒 肉質似層層 - 素肉是什麼

大豆扮牛扒 肉質似層層
仿肉纖維 添加色香味

 【明報專訊 2015/5/8
哪一種菜式最神奇?或許有人認為是分子料理,食物由外形至味道都改頭換面,固體變液體,液體變固體,食物沒其形卻有其味;近年的仿葷素食,種類層出不窮,鱈魚塊、魚生、蝦仁、雞翼、鮑魚、魚翅、海參,以至豬牛羊各式扒類,賣相幾可亂真,質感也與食物「真身」相似。傳統齋鹵味,主要以麵筋配合不同醬汁,做出齋雞、齋鮑魚、齋鴨腎等,可是現在的仿葷素食更多元化,成分又豈止麵筋?我們吃進肚的究竟是什麼東西?今期《生活×科學》逐一拆解。

 葷,包括禽、畜、魚等食物,「仿葷素食」就是把素食原料加工,製成跟葷菜的「色、香、味、形」極似的食物。現今仿葷素食的種類愈趨多元化,除了大家熟悉的素雞、素鴨,也有素豬肚、素豬蹄、素鰻魚、素鹹魚、素臘腸等,種類之多、像真程度之高,皆令人嘖嘖稱奇。

 香港大學理學院講師梁淑貞解釋,模仿葷食口感的成分主要有兩大類,分別是蛋白質及多醣類(如膳食纖維),以及一些帶正負離子的化學物質,如碳酸鉀、醋酸鈉,口感受當中的離子強度影響。

 此外,製作時的酸鹼值、糖分和脂肪比例、大豆蛋白分量等也影響口感,成分互相配搭,營造葷食的質感;再加入一些添加劑、色素、味素,來模仿各類葷食。例如大豆纖維蛋白仿火腿,香菇蒂梗仿雞肉,蒟蒻仿海鮮等,口感嚼勁、肌理纖維、香味、色澤,仿真技術出神入化。

 素肉扒如何模仿肉質?

 素牛扒、豬扒,或仿羊肉、雞肉、魚肉等素食,多加入大豆組織蛋白(Textured soy protein)模仿肉質纖維的口感。大豆組織蛋白又稱纖維狀大豆蛋白或大豆蛋白纖維等,俗稱「素肉」或「人造肉」(soy meat),這一塊人造肉由來,從一顆大豆開始。

 梁淑貞解畫﹕「大豆經過脫脂工序後,剩下來的豆粕放進食物擠壓機加壓及加熱,熱力導致蛋白質變性,粒子打開,加上擠壓機中的螺軸不停轉動產生拉力,令豆粕的粒子排列產生變化,做出類似肉質纖維的口感。」另一與大豆有關的成分——大豆分離蛋白,是在大豆中把非蛋白質的物質去除,令蛋白質的含量更高。添加在食物中有多種用途,例如加入冷凍食品及烤製食品,可作為乳化劑,使製品狀態穩定。分離蛋白有較高的黏度和彈性,帶有凝膠功能,有助結合水、味道和糖等成分。

 仿魚生、鮑魚、蝦仁、魚翅,有什麼成分

 以上幾種素海鮮,常見成分有蒟蒻或植物膠等。例如素蝦仁,成分有蒟蒻粉和紅蘿蔔;素三文魚有澱粉、天然植物膠和乳清蛋白;素鮑魚則由植物膠及澱粉製成;素魚翅,成分是海藻抽出物及凝固蛋白。

 梁淑貞解畫﹕「蒟蒻粉、植物膠、海藻抽出物,均屬多醣類的膳食纖維,纖維類食物,因人體沒有酵素消化,不會引致肥胖。這些成分有些本身含凝膠功能,能營造海鮮的彈牙或結實口感。」

 仿葷素食健康嗎?

 肉類含蛋白質,一些仿葷素食亦加入蛋白粉或大豆蛋白等,從攝取蛋白質角度來看,兩種食物相若。但營養師提醒,不能忽略仿葷素食因添加了調味料而帶來的問題。

 李鎧而解畫﹕「仿葷素食一般屬加工食品,跟腸仔午餐肉類似,只是原材料由肉類改為大豆蛋白。仿葷素食不含膽固醇,但油鹽糖不一定比其他加工肉類少。以某品牌的仿火腿為例,每100克含超過600毫克鈉,已屬食安中心標準的高鈉食品;另一個例子冷熏肉,每100克含超過20克脂肪,屬高脂食品。健康飲食着重整體飲食習慣是否合乎三低一高,即少油鹽糖及高纖,單憑進食仿葷素食,難以判斷是否健康。」

 仿肉素食,人人宜吃?


 李鎧而解畫﹕「進食仿肉類的素食就等於我們吃肉類,每天應控制在58両內,以免攝取過多蛋白質及脂肪。過多蛋白質令腎臟負擔增加,腎病患者更應小心控制。至於過多的脂肪容易令人肥胖,也會影響血脂,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」










購買時留意營養標籤及成分表,圖中的冷熏肉,每100克含超過20克脂肪,不僅屬高脂食品,亦含多種添加劑、色素和味素。成分表中所列的原料由多至少排列,應盡量避免脂肪、鈉和糖成分高的食品。(林俊源攝)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